说说济南的城市排水系统

2008年4月20日 由 SunQ 留言 »

    先默哀三十秒,昨天买回家的金鱼因为水缺氧,已经有一条驾鹤西去了……

    从昨天晚上开始,济南开始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,虽说春雨贵如油,虽说下雨可以缓解一下天气的闷热,但是一到下雨的时候还是让济南人郁闷:郁闷的原因就是济南一直被人诟病的城市排水系统。

    不管下多大的雨,在我住的地方,四个方向的马路全部有积水,很纳闷,雨水不走下水道,全部是在路面上走(好像在济南的马路上都没有怎么看到过下水道哦),今天出去办了点事情,从家里出去到坐上公交车,我的鞋已经趟了几次水,都能听到鞋子里面咕噜咕噜的水声了。

    其实济南这个城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有客观原因的,济南的地形是一个类似盆地的地形,三面环山,好不容易北门没有山吧,还有一条悬在地上一层楼高的黄河。据说在黄河边上有几个超大的水泵,每到下雨的时候水泵就开始抽水抽到黄河里面。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,也就有了去年718的惨剧啊。但是政府对于城市排水系统的不作为,也是718大水的主要原因。

    说到去年七月十八日的那场暴雨,仍然心有余悸,下面是我以前的同事拍的济南一条交通干道上的图片:

打开

打开

    那天我正好在济南(出差青岛中间返回济南一次,就是在718那天),班车在经十路上抛锚,第二辆车堵在了图片上这个地方,当时以为是普通的道路堵塞,等下车步行之后才发现原来是前面的车已经被泡在了水里,那天平安回到家后,家里也已经停电,只好是随便吃了点东西就睡觉了……第二天,媒体说共有34人罹难……

下面是在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:

排不掉的洪水

19点,暴雨肆虐已超过一个小时,泉城广场一片汪洋。

在泉城路西侧,积水尤其严重。路边贵和商场的一个营业员用手机拍摄了一段当时的录像,录像中遍见抛锚的小车,大半车身浸在水中,一些车辆随着水流四处漂浮,一辆白色的轿车被急流推着猛撞向行道树,旁边高架桥下躲雨的人们被吓得纷纷惊叫。

济南地形南高北低,而市内数条主干道均为南北走向,此时已成行洪渠道。在市区南端,南部千佛山卧虎山山区的雨水聚集成洪向北奔涌,南北干道历山路与东西走向的文化西路路口正是洪水倾泄的路径。目击者证实,当天路口斜坡处急流深度超过1米,安全岛旁重达数百公斤的立沿石被冲出百米开外,急流打在路旁桥座上,掀起的浪花高过两米。

洪水沿历山路向北侵袭,沿途又与市区降雨会合,可怕的力量愈来愈强。在乐源路历山路路口,水势迅速漫过大腿,再加上由东往西而来的和平路上的洪水,路口两股水流相撞激起巨大的冲力,过往车辆全部抛锚,多人被急流冲倒。

急流继续向北,沿途汇聚降水,最终直冲入市中心老城区泉城广场一带,洪水的能量终于到达极致,而北面东西走向的北园大街正在全线改建,开挖的地面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洪水北进的速度。泉城大街以北、北园大街以南十多公里范围内,终成一片泽国。事后网上的自发统计表明,这也正是当天市民伤亡多发集中之地。

雨水为什么会在地面汇聚奔涌?除了雨大之外,济南市区的地下排水系统自然成为民间的诟病焦点。

在7月20日接受媒体采访时,济南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认为,降雨过于集中、排水不畅是造成严重灾情的主要原因,而“济南市下水道等排水设施存在不完善问题”。他同时认为这并非主要原因,因为“再完善的下水道也无法承受如此强度的降雨”。

但一位市政城建人员透露,济南市区排水管线系统确有滞后。老城区沿用的还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管线系统,而从1987年“8·26”暴雨洪灾以来,近年济南降水量始终维持在不高的水平,使城建规划设计时新建排水系统又使用了较低标准。

资料显示,玉函路的收水管为300毫米,主干道历山路立交桥的管线也为300毫米,其他诸如千佛山西路、环山路、燕子山西路等路段均在此标准左右。

而按照这位城建人员的观点,即使应付普通暴雨,为让携带泥沙的水流顺利排走,管线至少应该在500毫米以上。“怎么说呢,承平日久,也就懈怠了。”这位城建人员评价。

在民革济南市委的一份《关于加强济南市排水管网的规划与建设管理的建议》中曾专门提到,济南“道路下的各种管线已密如蛛网,难以找到铺设污水管道的位置,即使能够找出铺设管道的位置,也常被两侧的其它管线阻隔,不能顺利的将用户的污水收集到管内;在竖向上,由于排水管道通常为重力流,不能随意弯折,而其它的压力流管道铺设在先,已占具了重力流管线的竖向位置,造成排水管在竖向上被阻,不能顺利排入水体”。

查阅《济南市城市排水设施管理办法》可以得知:“济南市城市建设管理局是城市排水设施的主管部门。各区市政养护部门在市城建局领导下,负责本区规划范围内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”; “按照城市排水规划凡属单位修建的公用或专用排水设施,以及单位经管的住宅区和里巷内的排水设施的维护,均由单位负责”。

“这种分区分块分单位,缺乏统一管理的制度,使我们在城区规划设计时也很难搞出一个统一的排水系统。”一位市政规划设计人员评价道。

耐人寻味的是,7月20日,青岛媒体刊发一篇新闻,指出青岛18日也普降暴雨超过77毫米,但城区很少出现积水。除了青岛山城地形和靠海优势外,报道重点指出“最早的排水系统是由德国人铺设,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,这个系统起点较高,最初的设计即为雨污分流制”。

灾难中的济南市民

“我们真是年年生活在水深之中。”水屯路退休工人韩守禄指着他尚未干透的家说。

韩守禄的一肚子火气可以理解,水屯路小区在济南几乎年年被淹。而就在今年7月18日,他和老伴带着自己5个月大的孙女,在水里整整泡了半宿。

当晚19点过后小清河开始外溢,积水从门缝里哗哗地往屋里灌,屋内下水道也向外翻水。“一会儿我屋里就漂起来了,”韩守禄说,“我孙女躺在床垫上,床垫就在水里打转。”

而孙女韩小雨的母亲、韩守禄的儿媳妇李春莲,此时正在从上班的六里山南路赶往回家的路上。出发前已经听说水大得能淹死人了,但她记挂着自己的孩子。

公交车已经基本停运,她好不容易打了辆车,在洪水中东绕西拐,20点多才走到火车站,再也开不动了。李春莲打了一通求援电话,从110到119,甚至还有120,但所有的部门此刻都忙得几近失去控制。

城建一位内部人员透露,在失控的3小时中,他们从防汛指挥机构接到的命令只能是:就近救援。

此刻公交一公司司机刘欣驾驶的18路公交车也抛锚在南北向的民生大街上。这是一段很陡的斜坡,水流极其湍急,刘欣的18路车自重14吨,在水里算是一个安全岛。大街上水流裹胁着越来越多的小车向下漂浮,纷纷撞在18路车巨大的身躯上。小车内的车主们开始向车上呼救。

刘欣打电话到总公司求援,但公司告知人员全散在外面,交通也瘫痪了,暂时没法救援。

28岁的刘欣下车摸到水里,他是个身高近1米8体重180斤的壮汉,也只能扶着车艰难行走。从急流里的几辆小车内,刘欣前后拖出了五六个车主,一一护送到了自己的18路车上。

道路西侧一辆面包车卡在人行道电线杆与行道树之间,车顶上的5个人也向公交车呼救。路边高台上的人群拿来绳子抛向面包车系成一条安全绳,刘欣再次下车趟水过去,拉着绳子把车顶上的人护送到对岸。最后一趟是个高个男子,刘欣实在没有力气把他托上高台,干脆蹲到水流中:“兄弟,拿我当梯子上。”

高个男子下不去脚,刘欣急了:“都啥时候了还客气,你就踩着我上吧!”

最后一个人爬上安全的路边高台,刘欣已经没有力气走回18路车,他已经在水里泡了两三个小时。他背靠着电线杆稳住身体,半蹲在水流中喘气。公交车内有人喊了一嗓子:“好小伙子,是个爷们儿!”

从18点开始,在向北和向西两股水流汇聚的和平路历山路路口,交警和平民自动聚集起来,手挽着手站在十字路口,把两边冲下来的人捞起来。在这个水流尤其凶猛的路口,“如果不是这些人,那天会有很多死伤”,附近商业楼里的一名职员回忆。

在城北铁路路桥涵洞,在济南做生意的重庆人叶发成反复潜入深水,一共救起了冲到涵洞下的6个人。他的解释仅仅是:“我在长江边上长大的,会游泳。”

在3小时暴雨之中,当城市濒临瘫痪、无从寻求依靠之时,普通的济南市民却迸发出了全部的勇气、坚强和爱。有网友评论:这一天,我为济南而悲愤,但为济南人自豪。

晚上20点,暴雨还在进行最后的肆虐,城市公交已基本停滞。急着见到孩子的母亲李春莲从火车站跑到北坦,找到了一辆自行车。这位勇敢的母亲,居然扛着车上了高架桥,沿着高架一路骑回了水屯。

在水屯路上的最后几百米,她差不多是游着回去的。当她最终在齐胸深的水中摸进自家院子,喊开房门,已经是晚上23点。

小区已经拉闸断电,李春莲摸到女儿,一把揽进怀里,她的公公和婆婆趟着水围拢过来,这一家人在这个灾难之夜奇迹般地团圆,除了睡得香甜的孩子,其他人都在黑暗中哽咽着哭了出来。

广告位
~~~广告位招商中~~~

10 条评论

  1. ruosen说道:

    天灾啊~
    北京今天也下了一天

  2. 9npc说道:

    昨天厦门也下暴雨了。真不知道那个沙滩排球赛怎么举办。。
    我昨天早上就是被暴雨的雨声给吵醒的。
    济南的地里位置很特殊。所以排水确实不好办阿。

  3. z.Yleo77说道:

    恐怖! 可怜的小车不会游泳。。

    你那小鱼寿命也太短了。。刚买回家就米西了。

  4. 忧郁小样说道:

    是呀,今天这下雨了,马路上都水,哈。。
    对我,我住在金马大厦

  5. stephen说道:

    晕啊,发动机估计都进水了。。。
    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,说道,看一个城市建设得怎么样,下一场雨就知道了。看来济南还是有待建设。。。

  6. stlucifer说道:

    又想起了那场大雨…
    好多亲戚都在济南,心有余悸啊…